留山羊胡有什么说法

汕头定制西装-潮汕地区定制西装多少钱

问题一:山羊胡有什么说法? 男人留山羊胡须是可以为其带来好运的。

当年的“美髯公”关羽同志,就因其“美髯”而声名远播;人们(尤其是那些“貂蝉”们)对其美髯的兴趣,甚至远超于对其“过五关斩六将”的追捧。

在男女的性别特征有点紊乱的今日,男人的胡须多少还能给人带来一丝性别辨认的便利。这使得胡须的实用性大大增强,成为一种阳刚的“航标”。

在一些地方的风俗中,胡须是一个幸福的男人所必不可少的身体之物,否则他将失去人们的尊重,危鼎他的社会地位。比如潮汕地区,旧社会有钱的人一般早婚,有的人50岁上下,已经儿孙满堂。由于50岁也称得上“上寿”,如果一个男人还没蓄长须,别人就会以为他没有“老人样”,不将他作老大尊敬。所以,50岁以上最迟至60岁的老人,需要择日请理发师做个蓄须的仪式。

山羊胡子,指的是男子下巴上一小撮整齐的尖形或簇状的胡须,或者一种短而尖的胡子。

短山羊胡型男范本:集中于下巴的短山羊胡,在修剪时刻意让长度不会过长,成功跳脱了以往山羊胡给人的老气,却能有效将原本看起来过于年轻的脸看起来更具有沉稳的气质,内敛中带着优雅。

问题二:留胡子有讲究吗 胡须是男子用以表现自己气质、个性和独特风度的一种标志,也会对脸型产生一定的影响。下面几条工则,供蓄须的男士参考:

下巴尖的脸型,不适宜留山羊胡。因为山羊胡的造型会使下巴显得更尖。如果可能的话,留络腮胡可使尖下巴变得不明显。如果仅留上唇胡须,则胡型不宜太宽,因为宽上唇胡与尖下巴容易形成较强的对比,而使下巴显得更尖。

鼻底与上唇之间的距离短(即人中短)者,不宜留上唇胡。因为上唇胡有使横向加宽的感觉,而使人中显得更短。嘴型小的人,胡须可适当宽些,利用宽阔的胡须外来掩饰小嘴的不足。额部窄小,下颌宽大的人,可用络腮胡须遮盖下颌角,使脸型谐调。

问题三:古代人留胡子有什么讲究 中国古人有蓄须的习惯,讲究须眉堂堂,他们推崇胡须,不厌其烦地做了细致分类,譬如上唇的胡须叫作“髭”,下唇的胡须叫作“粜”,颊旁的胡须叫作“髯”,而下巴的叫“襞”。这种体贴罗嗦的分法充分显出对胡子的衷心爱戴。

在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男人,胡须式样是不同的。 古人胡须式样主要体现的是经历特点。如留一字胡的人,说明他已经成家,留八字胡的人,标志他开始步入社会,或已有子女留子孙胡的人,表示他的子女已婚配,或有了孙儿女。我国历史上的经典胡须:

1、战国时的胡须,造型就像倒立的菱角一样向上翘起。

2、隋朝,人们按照不同的身份将胡须修成辫子造型。

3、著名人士达利两瞥有力上翘的胡须堪称突出自我个性的典范。

4、关公美髯是不争的事实,其胡须不仅起到美观的作用,更体现了一种威严与士气。而同时期的张飞就有一些逊色。

请采纳

问题四:留胡须有什么讲究吗 自古以来胡须就是男子汉显示个性,表现风度,张扬自我的最好特征。现今很多男士留起了胡须,这不仅仅是一种潮流或跟风,也是男士们展现个性,显示雄性

魅力的手段之一。然而一些男士不根据自己的脸型来蓄须,让人看了不免觉得比较难受。今天就告诉您如何蓄须。

古人有蓄须的习惯,讲究堂堂须眉。胡须长得好看威风的常获美髯公之美称。世界上许多民族的男子都喜欢蓄胡。据说法国国王路易七世,因为剃掉胡子,王妃就不再喜欢他而后离婚改嫁了。蓄大胡子的英国国王亨利二世为王妃陪嫁的土地,与法国展开了300年的争夺土地之战,历史上称作胡子大战。

胡须分为唇须、络腮须和颏须三种类型。在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男人,胡须式样也不同。

胡须大致有络腮大胡、犄角大八字胡、双角自然下垂的八字胡、矢状小八字胡、板状小八字胡等等。

女士们对男士留的胡子是各有各的想法。在她们心中谁的胡子最漂亮了呢?

“贝克汉姆吧!”

“我觉得张学友。”

“达拉斯小牛队的诺维斯基。”

女士们如何看待男士与蓄须呢?

那种每天在镜子前把脸上涂满剃须泡沫,然后专心致志地将胡须刮得一干二净的男人最性感。

那种胡须似有似无、下巴青青的男人有一些玩世不恭的气质,吸引力不低。

大胡子男人更有男人味儿。

胡子刮得越干净,越适合做丈夫;胡子留得越邋遢的,越适合做情人。

不过东方人留胡子也要根据东方人的脸型装扮修饰,这样才能做到恰到好处,那么留什么样的胡子才算好看呢?

人中短的人不宜留上唇胡。因为上唇胡会使人中显得更窄。嘴小的人如果要是留上唇胡的话,可以留略宽一些,这样可以弥补嘴小的不足。上额窄下颌宽的人可以留一点络腮胡,这样可以使脸部显得更协调。

尖下巴的人最好别留山羊胡,因为山羊胡会使你的下巴显得更尖。如果你要是仅留上唇胡的话,最好是别留得太宽,因为留得太宽也会使你的下巴显得更尖了。蓄须者应注意胡须的保养、清洁,每天一定要认真地清洗,以免尘埃及赃物污染胡须及其根基部的皮肤。最好不用香皂、肥皂,现在一些男士护肤品牌都有专门的剃须摩丝、须后水之类保养品。如果手边一时没有专用产品,也可以用日常的洗发香波来清洁,洗完后可以涂少量的滋润剂(可用护发素代替),以保持胡须的柔软和光泽。

蓄须男士修剪胡须时可用一把细齿小木梳和一把弯头小剪。先将胡须梳顺,然后再剪掉翘起的胡子和长于胡形的胡子,使修剪后的胡须保持整齐挺括的外形。上唇胡须的下缘要齐整,否则会影响面容美观。据说胡须每天会生长0.4cm,这就意味着你必须定期互剪它们。修剪时最好先用细齿小木梳梳顺后,再用弯头小剪剪掉翘起的和太长的胡子,保持整齐的外形。

如果要改变胡子的形象,可用小剪刀将不需要的部分仔细地修剪掉,不要一下子剪得太多,以免失手而影响胡须形状。

可以说胡须是展示男士们气质、个性和独特风度的一种标志。

如果你有意蓄须不妨先听听这些忠告:

一般来说,如果你选择了常规的职业,比如朝九晚五的公司,或者为人师表,那可能就得忍痛放弃蓄须的爱好和尝试,还是慎留为妙。因为它会和你的环境、职业不太协调,让你在一群西装笔挺、下巴光洁的白领中显得像个异类。如果你凑巧做的是一份跟“艺术”沾边儿的工作,比如艺术家、自由职业者、广告公司、时尚品牌公司、经纪人之类,那恭喜恭喜,你多半可以堂而皇之地留着小胡胡招摇过市了。

如果你天生下巴这块儿“土地”有点儿瘠薄,长出来的小草稀稀拉拉,枯黄细弱,倒是真不如“白茫茫”清爽干净。还有一些男士可能要忍痛挥别小草的原因是气质不......>>

问题五:古人留胡子有什么讲究 古人从进化以来先是会遵从和保留某些旧习,而后来我国古代人产生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至始也”的孝道思想,所以没有理发剃须的习惯,也就一直没能突破这种旧俗。

问题六:听说父母都在的,留山羊胡须不好,有这么一说法吗? 古时候是有这样的说法的,父母在的话不蓄下髯,只能留唇上的胡子。

问题七:古代人留胡子有什么讲究? 在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男人,胡须式样是不同的。 古人胡须式样主要体现的是经历特点。如留一字胡的人,说明他已经成家,留八字胡的人,标志他开始步入社会,或已有子女留子孙胡的人,表示他的子女已婚配,或有了孙儿女。我国历史上的经典胡须:

1、战国时的胡须,造型就像倒立的菱角一样向上翘起。

2、隋朝,人们按照不同的身份将胡须修成辫子造型。

3、著名人士达利两瞥有力上翘的胡须堪称突出自我个性的典范。

4、关公美髯是不争的事实,其胡须不仅起到美观的作用,更体现了一种威严与士气。而同时期的张飞就有一些逊色。

5、鲁迅的胡须与人格一样刚正、挺直。

世界各地的民族有着不同的胡须。例如,前苏联的高加索地区的民族胡须非常浓厚,而北美土著人的胡须则十分稀疏。在古代许多民族中,胡须被认为是力量和男子汉的象征。它享有很高的地位,去除胡须则被视为一种可耻的惩罚。但是古埃及人却经常剃须,只有哀悼时例外。犹太人认为,蓬乱、疏于整理的胡须代表着悲伤。在古希腊,所有男子都留胡须,这种习俗一直延续到公元前4世纪,当时的马其顿征服者亚历山大大帝命令他的士兵剃除胡须以防在战斗中被敌军抓住胡须。与此同时,剃须在古罗马人中也盛行起来。但在2―3世纪,却又开始盛行留须。古代德国人认为剃净胡须的脸是苦役的证据。在法国,留须在古代也一直是时尚,直到1610年还是小孩子的路易十三世登基为止。他那张没有胡须的脸使得剃须又风靡一时。约在18世纪初,人们对胡须态度的转变又一次在西班牙重演,这是因为菲利普五世的脸上长不了胡须。1705年,俄国沙皇彼得大帝颁布法令,规定所有的人都必须剃须。然而这个法令不是总能得以遵守。对那些坚持留须的人所收的税则与他们的社会地位成正比。同样的征税制度在亨利八世统治下的英国也实行了一段时间。但是大约在1533年,亨利八世自己开始留胡须,从而恢复了留须的时尚。在伊丽莎白一世时代,留须在英国极其盛行,那些进入宫廷圈内的人们尤其如此。胡须被修剪成极端的式样和留须者作风浮华,不断招致清教徒叮批评。伊丽莎白一世时期神奇的胡须式样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断地得到翻新。1660年查理二世继承英国王位后,留须时尚开始在这个国家衰败。在18世纪,很少有英国人留须,即使小胡子也被视作外国人的标志。18世纪末,假发已过时,留须从而又一次时髦起来。时尚的需要产生了大量的受人喜爱的胡须式样。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留须的习惯几乎在西方国家消失。在20世纪60年代,留须又一次流行起来。一开始它是一种反传统观念的标志,但是后来再度成为纯粹的时尚。到了20世纪80年代,在相当一部分美国人当中,精心修理的胡须又一次变得时髦起来。

五 胡须与个性

◆黑色的胡须,主勇敢、富有行动力。

◆ 稀疏的胡须,主文职发达、具有理性。

◆ 褐色的胡须,主聪明、才艺超群,且情感丰富。

◆ 粗硬的胡须,主个性单纯、正直、且性急容易招怨。

◆ 浓密的胡须,主任性蛮横、缺乏体贴心。

◆ 没有光泽的胡须,主性情不定,诸多反覆、人品卑劣。

◆ 有光泽、且柔细富有弹性的胡须,主格性高贵,多得人助。

◆ 浓密粗硬,长到喉咙的胡须、主智小谋大,心乱妄负的野心家。 胡须也表现其人的性格。

◆ 黑胡须的人,主勇敢,富有行动力。

◆ 胡须粗硬的人,多半性格比较焦急。

◆ 胡须稀疏的人,多半富有理性。

◆ 胡须浓密、粗硬,长到喉咙的人,多半具有雄心大志...>>

问题八:小孩留羊胡子有什么说法吗? 地方习俗吧,没什么说法,有些地方喜欢留有的相反

问题九:山羊胡有什么说法? 男人留山羊胡须是可以为其带来好运的。

当年的“美髯公”关羽同志,就因其“美髯”而声名远播;人们(尤其是那些“貂蝉”们)对其美髯的兴趣,甚至远超于对其“过五关斩六将”的追捧。

在男女的性别特征有点紊乱的今日,男人的胡须多少还能给人带来一丝性别辨认的便利。这使得胡须的实用性大大增强,成为一种阳刚的“航标”。

在一些地方的风俗中,胡须是一个幸福的男人所必不可少的身体之物,否则他将失去人们的尊重,危鼎他的社会地位。比如潮汕地区,旧社会有钱的人一般早婚,有的人50岁上下,已经儿孙满堂。由于50岁也称得上“上寿”,如果一个男人还没蓄长须,别人就会以为他没有“老人样”,不将他作老大尊敬。所以,50岁以上最迟至60岁的老人,需要择日请理发师做个蓄须的仪式。

山羊胡子,指的是男子下巴上一小撮整齐的尖形或簇状的胡须,或者一种短而尖的胡子。

短山羊胡型男范本:集中于下巴的短山羊胡,在修剪时刻意让长度不会过长,成功跳脱了以往山羊胡给人的老气,却能有效将原本看起来过于年轻的脸看起来更具有沉稳的气质,内敛中带着优雅。

问题十:留胡子有讲究吗 胡须是男子用以表现自己气质、个性和独特风度的一种标志,也会对脸型产生一定的影响。下面几条工则,供蓄须的男士参考:

下巴尖的脸型,不适宜留山羊胡。因为山羊胡的造型会使下巴显得更尖。如果可能的话,留络腮胡可使尖下巴变得不明显。如果仅留上唇胡须,则胡型不宜太宽,因为宽上唇胡与尖下巴容易形成较强的对比,而使下巴显得更尖。

鼻底与上唇之间的距离短(即人中短)者,不宜留上唇胡。因为上唇胡有使横向加宽的感觉,而使人中显得更短。嘴型小的人,胡须可适当宽些,利用宽阔的胡须外来掩饰小嘴的不足。额部窄小,下颌宽大的人,可用络腮胡须遮盖下颌角,使脸型谐调。

潮汕年尾拜神

潮汕年尾拜神

潮汕年尾拜神, 潮汕人的生活中有两大仪式感, 第一种就是喝茶, 潮汕人一天不喝茶简直浑身不舒服。 另一种就是拜神, 也是潮汕地区人的信仰,以下潮汕年尾拜神.

潮汕年尾拜神1

潮汕拜神是出了名的隆重,又到年底拜神的旺季,这个时候,各家各户的老老小小都要忙里忙外,老热程度可谓跟春节不相上下。

年终拜神,原是北方先民的一种风俗,先秦时就已经有了。每年年底庄稼收刮后,答谢苍天的恩赐的一种仪式。潮汕的祖先是晋朝后,为逃避北方战乱,从中原逐步移民过来的,由于地处偏僻,少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因此,很多习俗也就世代相传下来,拜神就成为潮汕一年中每个家庭最为隆重、最为重要不可缺少的一大件事。

拜神前要大搞卫生,对家里所有的东西都要洗刷干净,男的要理发剃胡须、外出者尽可能要赶回来。而且有许多禁忌,如拜神一定不能和红白事有染,女子来例假要避开,家人要面带喜色,绝不能说对神不敬的话,讨债的也要回避,不能有任何噪闹等。拜的神有:玉皇大帝、玄天上帝、南辰北斗、三山国王、双忠圣王、众神、福德老爷、珍珠娘娘,及各乡各里特有的“老爷”“伯公”,等,大约有二十几位到四五十位不等。拜神又分为一般“年终拜神”(俗称“拜天公”)和“拜大神”二类。

贫寒人家的一般年终拜神的祭品有二类,食物类的有:猪肉、鸡(拜玉皇上帝一定要公鸡,拜其他的就不限)、鸭、鱼(一般是乌鱼或鲩鱼)、柑、针菜、香茹、木耳、炒花生、茶叶三杯、酒三杯、糖塔二个,姜薯圆四碗,还有各式各样的粿品等。粿品中有如直径六七十厘米以上的米羔、直径六七十厘米以上的大面包、中面包、小面包、红壳桃、“面头仔”等;在食物上还要贴上相应图案的各类吉祥剪纸。糊裱类的有:大小竿钱、钱对、元宝、金司、贴、香、烛等。

一位神明要奉上食物祭品一份和糊裱类祭品各一份。显赫的神明,如玉皇上帝(汕潮人称为“天公”)的食物祭品有鸡、鸭、猪肉、鱼、糖塔、茶、酒、针菜、香茹、木耳、最大的一份粿品等;糊裱类的祭品有:大竿钱四副(大约是90CM×40CM),分别写上家门钱、平安钱、求财钱、赐福钱等,大钱对三把,每把大约有半斤,大元宝一个,贴一个,大香三支,大烛一对(应有半斤以上)、一百二十个金司、鞭炮一串等。一般的神明则是鱼肉酌减,粿品一份、贴一个、香三支、烛一对、小竿四副(写的内容和大竿钱一样)、小钱对三把、元宝一个、金司三十六个等。拜神时还要放潮剧唱片,内容是潮剧《彩楼记》中的《楼台会》。 稍有钱人的家还要请人打醮,打醮是以“棚”计的,最少也要打四“棚”醮,多的要打十几到几十“棚”不等。光打醮要花上一千多到几千元。

拜神前人人要沐浴更衣,女人要系上腰裙。由一家之长点上烛,先上三支大香,然后是女的开始拜。只见拜者手捧香礼拜,口中念念有词。念的内容是向神报告一年来的经过、向神的祈祷、许愿以及还过年拜神时许下的愿等。只见一跪下就口中念个不停,半小时没站起来,有的甚到站起来要晕倒。一边祀拜,另外的人一边烧糊裱祭品,拜完一位就烧一份糊裱祭品,光烧糊裱祭品就要连续二个小时以上。不知神明是否有心思听善男信女冗长的祷祝,也许神明是听着听着,不知不觉地误入梦境深处?拜神完要将食物祭品要分与亲友和左邻右舍,家家户户要给一份。

因此年终拜神的开销不少,而且要忙很多天。光买糊裱祭品最少也要花七八百元。贫寒人家拜神要花千余至二千元,富足人家最少要好几千或几万不等。收入少的家庭,年终拜神要耗掉近几个月的收入。

拜大神要全猪全羊鸡鹅鸭鱼粿品等不可胜数,糊裱类祭品更是多得出奇,有象房子一样高的天公袍、长超过一米的天公帽等,光裱类祭品就要花上一万至几万元。还要到各庙宇中包香火请神,请神时要几百人(全部是男)手持香随行。要送随行人员每人一份礼物,礼物最少的是一人一把雨伞一条毛巾,礼物重的有一人一套高档西装一双高档皮鞋等。还要请人搭戏棚,请潮剧团演出。拜完大神要给参与请神的人每人送一个大礼包。

潮汕年尾拜神2

在南方公干适逢周末,顺便回潮阳老家拜神。

印象中在北京工作三十多年来只有两三次时间上吻合,参与拜神。 潮汕三市拜神习俗绵廷上千年,其中潮阳、潮南、达豪更是出了名的隆重。到了年底拜神旺季,各家各户老老少少都要忙里忙外,热闹程度与春节不相上下。 如此盛大的拜神文化,来龙去脉几人知?

拜神由来

年终拜神,原是北方先民的一种风俗,最早在先秦时。每年年底庄稼收割后,答谢苍天的恩赐的一种仪式。 潮阳的祖先是晋朝后,为逃避北方战乱,从中原逐步移民过来的,由于地处偏僻,少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因此,很多习俗也就世代相传下来,拜神就成为潮汕一年中每个家庭最为隆重、最为重要不可缺少的一件大事。

年终拜神,原是先秦时北方先民的风俗,每年年底庄稼收割后老百姓答谢苍天恩赐的一种仪式。潮汕的祖先是晋朝后期为逃避北方战乱从中原逐步移民过来的,由于地处偏僻,少受到外来的冲击,先民带来的中原很多习俗也世代相传下来。

北方对拜神早已淡化,而拜神谢神恩则成为潮汕每个家庭年未最为隆重、最为重要、不可缺少的一件大事。潮汕人拜神,首先是传承炎黄子孙对祖先、对根的崇拜与追思,潮汕人拜的神,其实基本都是人,有名有姓有故事,他们是在世时为炎黄子孙的传承与发展奉献心血乃至生命的民族功臣,潮汕人感念先贤之功业与高德而世代祭拜,本是华夏文粹之一,如今更多体现的是一种祈福精神寄托。

拜神须知

首先精选一个与全家人相合的黄道吉日,有的家庭还精确到上香吉时。 拜神前要大搞卫生,家里的里里外外,还有要拜神的碗盘都要洗刷干净,男的要理发剃胡须,外出者尽可能要赶回来。

如拜神一定不能和红白事有染;

女子来例假要避开;

家人要面带喜色,决不能说对神不敬的话;

讨债的也要回避,不能有任何噪闹等。

神明大名

玉皇大帝、玄天上帝、南辰北斗、三山国王、双忠圣王(唐朝张巡、许远)、妈祖(宋朝林默)、五路财神王亥(中)文财神比干(东)武财神关羽(西)范蠡(南)赵公明(北)、众神、福德老爷、珍珠娘娘,及各乡各村特有的“老爷”、“伯公”等,各地不同,大约有二十几位到四五十位不等。

拜神分类

拜神又分为一般“年终拜神(俗称“拜天公”)和“拜大神”二类,拜大神更隆重。 拜神供品 提前数天,妇女们要做大体量劳动,准备二大类的供奉祭品,叫拜品。 食物类有: 三牲猪肉、鱼(一般是乌鱼或草鱼)、鸡(拜玉皇上帝一定要公鸡,拜其他的就不限),加上龙虾、羊称五牲;柑桔等五果;六种以上斋菜如针菜、香菇、木耳、炒花生、腐竹、豆腐干等;白糖塔、姜薯圆甜汤; 油炸的红薯Lua和油粿; 各式各样的米制面制粿品。

食物上贴上相应图案的各类吉祥剪纸。 还有烟茶酒、鲜花。 纸糊裱类的祭品有:大竿钱(约是90cm×40cm),分别写上家门钱、平安钱、求财钱、赐福钱等;大钱对、大元宝、红贴、香、烛、小竿钱(写的内容和大竿钱一样)、小钱对、元宝、金司等等。

当然,两类祭品的具体品种、数量在潮汕各地及各家各户也不尽相同。更令人惊叹的是庞大市场需求现如今已诞生了长长的规模可观的产业链,造就了大量就业岗位

拜神时还要放潮剧唱片,内容是潮剧《彩楼记》中的《楼台会》。 有钱人家还要请戏班公演潮剧,请神汉打醮,演戏、打醮以“棚”计,最少也要四“棚”,多的十几到几十“棚”不等。

祭拜礼仪

拜神前家里人都要沐浴更衣,这一天会把一张至十几张八仙桌抬出来,把图案吉祥精美的八仙帐幔系在八仙桌上。吉时到,一家之长点上烛,上三支大香。然后,女主人隆重出场跪拜,手捧三支香和红帖,口中念念有词,报告当年正月初一或初九的许愿、一年来神恩普照家里的变化、今天的还愿谢恩等,没半小时估计站不起来。然后按长幼男女依次敬香、跪拜。来祝贺的亲友,也会被邀请进香。 各位神们极有耐心地聆听善男信女冗长的祷祝,长达数小时。

拜神毕,当晚化烧糊裱祭品,次日将食物祭品送与亲友和左邻右舍,分享法喜。 年终拜神,十几台供桌并列有之,三支清香也可以!贫寒家勤俭节约集数百元谢恩,工薪阶层精打细算积累数千元还愿,官家富豪数万数十万上百万供奉也在所不惜,丰俭各不同,至诚之心是共性。

拜神毕,当晚化烧糊裱祭品,次日将食物祭品送与亲友和左邻右舍,分享法喜。 年终拜神,十几台供桌并列有之,三支清香也可以!贫寒家勤俭节约集数百元谢恩,工薪阶层精打细算积累数千元还愿,官家富豪数万数十万上百万供奉也在所不惜,丰俭各不同,至诚之心是共性。

与时俱进 小时候,祭品基本上由家庭自己准备。我父亲杀鸡鱼,大鼎清水煮鸡,我们边打下手边学,我母亲在石臼上椿米,蒸各种米粿面粿,炸油饺、红薯Lua,我们放学后齐上阵帮忙或帮倒忙,其乐融融,最高兴是用半圆型钢刀在竿钱上打印,用朱砂毛笔在竿钱上写字,称写竿钱,我的一点点毛笔功底可能与小时候每年写竿钱有关。现在大部分祭品都是外购,大人省事,90后00后则已见识、技能全无。 过去拜神一定要三牲五牲,现在许多家庭只用鲜花水果供奉,仪式也不断简省。

过去拜神时女主人会穿一件特别的围裙,称拜裙,现在简省了。 过去拜神圆满后会邀亲友共饮封神酒,现在简省了。

... 潮汕拜神延续至今,30~70后人群还是相当重视,在部分80后、大部分90后00后心目中越来会淡化漠视了。该算传统文化得到弘扬呢,还是算陋习逐步简化简省?

潮汕年尾拜神3

潮汕拜神的'“仪式感”

part.1

滴茶+拜神=潮汕人

潮汕人的一生,只需要做两件事,滴茶、拜神:

初一、十五拜玉皇大帝(天公);初二、十六拜地主老爷(伯公);初三、十七拜妈祖;初四、十八拜财神爷;初五、十九拜五谷母;初六、二十拜珍珠娘娘;初七、二十一拜三山国王;初八、二十二拜寿星公;初九、二十三拜观音;初十、二十四拜如来;十一、二十五拜伯公;十二、二十六拜虱母仙;十三、二十七拜何仙姑;十四、二十八拜太白金星……

三天一小拜,五天一大拜,除了逢年过节村镇里组织的集体拜神节目,私下里各个家庭还要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拜不同的“老爷”,春节七天假,都不够潮汕人拜完六分之一的神。

▲潮汕甚至有些地方形成了“寺庙一条街”

潮汕人拜的神极其杂,日月星辰等自然天象、古代先贤、民族英雄,甚至连李白、鲁班、孙悟空……只要现实有需要,各种各样的物品全都能造个神出来拜。

潮汕人拜神跨越了佛、道、儒教派的分歧,不论是佛教的释迦牟尼、达摩祖师,道教的玉帝王母、关公、还是传统民间信仰里的妈祖、三山国王、村头“伯公”和本家庭的“地主爷”,大家全都十分和谐地共处一堂,并排而立。

▲潮汕人拜神的盛况

像是汕头青云岩,既有佛教大雄宝殿,也有供奉玄天上帝的玄武殿;普宁的盘龙阁是道观,旁边的佛寺就叫作盘龙阁寺;陆丰的玄武殿本来是正统共奉北帝神玄武的道观,却在玄武神前放了一尊佛祖像,名也成了“元山寺”。

对于潮汕人来说,拜神就是随手一做的事情,和我们转发个锦鲤许个愿没有任何区别。

part.2

拜神拜出仪式感

尽管看起来“不大走心”、“有些随便”,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潮汕人拜神时庄重的仪式感。

在自家大厅开上几桌,然后在大位上摆好椅子,由家里的男丁请上公祖炉,再请门神,最后按辈序大小挨个上前跪拜烧香,向神仙老爷们汇报一年的工作成果。大概情形可能是这样:

现在向祖宗们介绍的这位选手是咱们老李家第X代中最让人操心的小辈,今年24岁,大学毕业两年了,不仅没有考上公务员,而且至今母胎单身,还请各位祖宗们在上面多多照应……

除了这种上香式“问神”,潮汕人还搞出了一整套系统的占卜问神仪式,也就是潮汕人的“掷杯”:“把两块削成新月形状的木头,外突内平、凸为阴平为阳,由村里70岁以上的老人将“杯”掷出去,探测“阴阳”之数”。

如果掷到一阴一阳,是“胜杯”,表示神明认为所求事可成;两阳是“笑杯”,所求之事约有50%可能实现,而要是掷到两阴,那就是“稳杯”,所许的愿难成。

▲两阳是“笑杯”

除了通用的香炉、地台,潮汕人还会精心准备“爱的供养”,不怪潮汕地区总有拍不完的《舌尖》素材,毕竟人家的生产美食的标准都是冲着拜神去的,那都是花了大功夫。

像春节除夕的鼠曲粿、红桃粿,中元节的安仔粿,五谷母节的尖担粿、谷穗粿等,另外还有发粿、无米粿、菜头粿、乒乓粿等,几乎所有的节庆礼仪场合人们都会准备桃粿。

▲炸桃粿

想表现自己村拜老爷供奉的产品最厉害,各个村之间还搞起了供品美食竞赛。像“赛大猪”、“赛大鹅”和办撰席这种比赛活动,诞生了无数道经典潮汕美食。比如潮汕最有名的卤鹅,就是经历了数十年“赛大鹅”活动无数次的优化,从供桌飞入寻常百姓家。

为了能让“老爷”们开心,潮汕人还开发了各种各样的戏曲剧种在祭神时表演,像是潮剧、铁枝木偶戏、英歌舞……一大串一大串的鞭炮噼里啪啦震天响。

▲潮汕拜神时的演出

part.3

在潮汕,你妈可能是离神最近的人

在潮汕,担任起日常的拜神、供神、朝圣等服务角色的,不是你的妈妈,就是你的外婆、奶奶。有人说,潮汕的男人是喝茶水的一生,而女人就是拜神的一生。

▲潮汕女生从小就开始拜神 | 来源:微博截图

潮汕的女儿十几岁就要跟着妈妈一起学做祭神用的“粿”,潮汕的媳妇一入家门,要继承婆婆的衣钵将“拜神”的传统传下去,保证能说清每一个老爷的名字、主要职能,还要理顺家里老老小小的关系和诉求。孩子长大了,拜神时要祈求神明赐一桩好姻缘,家里添了新成员,要到祠堂告诉列祖列宗……

“做好荤素搭配、不能全干不能全湿、不能单数还要不重样,得会说吉祥话给神听”,每天都要“念念”“拜拜”,嫁到潮汕的媳妇,在待了两年后,都必定会练成“拜神”绝技。

▲忙着张罗拜神的潮汕女人们 | 来源:微博@偶遇董小柒

part.4

为什么潮汕人这么喜欢拜神?

虽然说拜神是中国人无论南北都有的习俗,但能做到像潮汕人这样,浩浩荡荡、场面盛大的也是不多。

潮汕地区背五岭而面南海,和其他深处内陆的地区不同,对于潮汕人而言,海既是“绝境”,又是“生路”,潮汕人常把下海捕鱼叫“讨海”,有一点与天争命的意味。在这种危险性和偶然性齐聚的地域,将自己寄托给未知的神明,很自然地就成为了化解恐惧的最好的方式。

▲在时年八节,潮汕人要祭拜祖先和神灵

别看潮汕人拜神拜得头头是道,但他们却“并不迷信”、非常讲究“实用性”:

在潮汕人的眼里,不管你是自然的还是人工的,只要能讲出一段故事,有什么“显灵”的事情,就能被祭拜,与佛祖、耶稣在潮汕人心中的地位并无太大差距。简陋点的,上柱香碎碎念也可,宽裕点的,就大摆供品,都是极尽所能,不拘束于固定的仪程规式,诚心便可。

▲神像周围插满了人们敬的香

所以,对于潮汕人而言,拜神,是一件纳入骨子里的习惯性动作。他们深懂造神玄机,需要什么就创造什么,各种神明各司其职,保佑着潮汕人生活的顺遂。